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2.04.28分享到:

2022年4月26日-27日,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南非科学院、巴西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是落实习近平主席2021年9月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时提出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这一倡议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科技合作。

26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南非科学院院长乔纳森·詹森(Jonathan Jansen)、巴西科学院院长路易斯·戴维多维奇(Luiz Davidovich)、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Alexander Sergeev)、印度国家科学院副院长纳林德尔·库马尔·梅赫拉(Narinder Kumar Mehra)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324个相关机构和组织的618位代表注册参会,线上观看人数达5600余人次,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开幕式主会场(北京)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的致辞。侯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五国科学院携手,共同打造应对当下全球风险挑战的科技“工具箱”,共同积累数字化发展的“宝藏”,共同搭建金砖国家交往交流的“桥梁”,共同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


 
开幕式嘉宾合影(线上)

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四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均对论坛的召开予以赞赏,并倡议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领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大数据技术,携手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鲁季翁·阿维蒂相(Arutyun I. Avetisyan)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主旨报告。

随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该产品围绕金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需求,利用地球大数据理论、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研发,提供了金砖国家人类活动痕迹、城镇发展和森林覆盖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与评估信息,为金砖国家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论坛还邀请到中国外交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数据委员会、世界地理空间行业理事会、芬兰科学院、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气候变化研究战略中心等多个相关机构及国际组织的专家线下或线上出席开幕式并作特邀发言。

27日,论坛围绕“大数据支撑粮食安全与减贫”“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大数据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支撑气候变化与灾害应对”和“大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个议题召开了线上平行会议,共邀请到46位来自金砖国家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的专家作学术报告,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大数据支撑粮食安全与减贫”平行会议由吴炳方教授、刘彦随教授担任联合主席,邀请到10名国际专家就遥感农业监测、卫星农业信息系统研究等方向作相关学术报告并展开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砖国家需共同采取行动,建立治理标准,增强信息管理,加强农情监测,促进大数据在粮食安全评估和减贫中的作用。

 

“大数据支撑粮食安全与减贫” 平行会议(线上)

“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平行会议由龚克教授、维尔吉利奥·阿尔梅达(Virgilio Almeida)教授担任联合主席,邀请到7名国际专家作相关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就金砖国家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金砖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和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其自身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开辟新未来,并提出了利用数字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共同构建“数字金砖”的倡议。


 

“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 平行会议(线上)

“大数据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平行会议由黄春林教授、阿罗玛·雷维(Aromar Revi)博士担任联合主席,邀请到8名国际专家作相关学术报告。会议就城市化面临的人口流动、城市空间储备再分配、气候适应性城市发展、城市AI等方向进行讨论。专家建议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利用SGDSAT-1卫星开展棚户区/贫民窟动态监测、土地扩展动态监测、城市公共空间/绿地动态监测等应用研究,同时围绕金砖国家典型城市,联合开展多目标/指标协同与权衡研究。

 

“大数据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平行会议(线上)

“大数据支撑气候变化和灾害应对”平行会议由贾根锁教授、萨拉·范德瑞尼(Sara Venturini)博士担任联合主席,邀请到8名国际专家作相关学术报告。会议就卫星遥感、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山地灾害等方向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地球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低成本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支持气候行动和减灾提供了新的机会,此外,金砖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极端气候和灾害风险,交流和分享气候行动和减灾方面的经验与数据将使各方受益。


 

“大数据支撑气候变化和灾害应对”平行会议(线上)

“大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平行会议由马克平教授、理查德·托马斯·科利特(Richard Thomas Corlett)教授担任联合主席,邀请到6名国际专家作相关学术报告。会议就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理-生物多样性大数据挖掘等方向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提出,金砖国家的跨国合作和信息交流是促进金砖各国在国家层面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优先保护行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监测生物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加强威胁生物多样性丧失重要驱动因素分析是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曲线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平行会议(线上)

27日,论坛闭幕式由论坛组委会主席郭华东院士主持。平行会议主席吴炳方教授、龚克教授、黄春林教授、萨拉·范德瑞尼(Sara Venturini)博士、马克平教授分别做平行会议总结,郭华东院士就论坛整体情况做总结发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巴西科学院副院长海伦娜·波西亚尼·纳德尔(Helena Bonciani Nader)、印度国家科学院副院长纳林德尔·库马尔·梅赫拉(Narinder Kumar Mehra)线上出席闭幕式并做总结致辞。

张亚平副院长表示,本次论坛顺利举行是多方合力的共同成果。来自金砖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决策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等围绕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展开对话、分享经验、凝聚智慧,共同助力大数据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他指出,发布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是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系列数据产品将有助于金砖国家开展SDG指标监测评估。作为金砖国家开展数据信息共享的良好开端,五国将继续共同打造密切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郭华东院士在闭幕式论坛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是金砖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科技应用合作、分享经验技术的合作典范。五国科学院领导在开幕式致辞中,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助力,并就大数据推动社会公平、多层面合作、提升公众意识、开源技术与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倡议。论坛的“大数据支撑粮食安全与减贫”“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大数据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支撑气候变化与灾害应对”及“大数据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平行会议,致力于综合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加强金砖合作机制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通过金砖论坛充分展现了其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和大数据共享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闭幕式嘉宾合影(线上)

本次论坛发挥各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对地观测等方面的科技优势,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城市发展与治理、气候变化及灾害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大力推动了金砖国家在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新闻联播】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召开

版权所有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京ICP备20021838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011号